绷紧警惕之弦,防范电信诈骗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18 161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宋秋梅

在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持续升级的今天,任何一次侥幸心理都可能让你被诈骗分子侵害。网络刷单、虚假理财、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不是简单的“打电话骗钱”,而是一套精准攻击人性弱点的犯罪体系。它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非接触方式,利用社会工程学手段(如伪装身份、制造紧急事件、情感操控等),诱导受害者主动交出钱财或敏感信息。

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消息,当前,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冒充领导熟人以及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等10种类型电信网络诈骗高发,占发案的近80%。诈骗高发,为何诈骗分子还能屡屡得逞?

为了探其究竟,记者走访来到菏泽移动,“个人信息泄露是诈骗的根源,网络黑客会把非法获取的金融、旅游、求职平台的个人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专门的数据库并不断更新,诈骗人员得到这些信息后,通过数据对诈骗对象进行人物画像,实施精准诈骗。营业厅作为反诈宣传前沿窗口,我们通过循环播放反诈短片、设置反诈海报等形式,向用户揭露诈骗套路,并联合公安机关制作“拒做电诈工具人”单页1.5万份,对新入网用户做好反诈识诈提醒。”菏泽移动营业厅主任仪丽娜告诉记者。

数字技术被滥用反成“帮凶”,如今,借助数字技术窃取、贩卖、篡改个人信息的案例,已屡见不鲜。诈骗分子利用数字手段开发的平台、生成的链接,有时看上去很正规,实际确暗藏“风险”。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平台和模式,对金融交易、信息保护、风险防控的制度规则不尽相同,也让各类诈骗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据了解,菏泽移动也在不断更新技术手段,提升对涉诈通话、短信、互联网访问等行为的智能分析能力,加强对“GOIP”等诈骗设备的监测、定位和溯源能力。

诈骗陷阱层出不穷,但真正的防火墙,是每一个人对安全意识的坚守。防范电信诈骗需要广大市民提高安全意识和警惕性,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责任编辑:宋秋梅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