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实习生 安晴
7月22日,烟台市召开健康度夏“鲁医健康说”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会上,针对预防中暑的主要措施,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科科长陈超回答了记者提问。
陈超介绍,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人体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同样环境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老年人、婴幼儿等群体,尤其是居家老年人,露天作业人员,如建筑工、码头搬运工、环卫工、交警等,以及工作场所高温作业人员,如采矿、冶炼、纺织、食品加工等行业的作业人员和容易忽视高温中暑防护的人员,如户外锻炼爱好者更容易发生中暑。
如何有效预防中暑?陈超建议市民应首先合理安排外出活动。外出旅行、运动和劳动时,要关注国家疾控局、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避免或减少高温时段的外出活动,比如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阳光最强烈,尽量待在阴凉处或空调环境中。如果必须外出,要穿宽松透气的衣物并注意防晒。一旦出现头晕等症状时,要迅速移至阴凉处,采取解开衣物、服用防暑药品等方式降温。必要时及时就医。
其次,注意室内通风和降温。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左右。合理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不宜低于26℃,避免温差过大引发“空调病”。
科学饮食也很关键。夏季出汗多,应少量多次饮水,并注意及时补充电解质保持体内水盐平衡,同时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的摄入。
最后,还应该重视职业健康保护。对于存在高温强热辐射、高温高湿和露天作业的用人单位,要制定和完善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应对高温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高温季节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加强高温作业人员中暑自救互救等知识的培训;高温岗位要有隔热、通风、降温设施或设立休息室,休息场所应当配有空调等防暑降温设施;合理安排工作班制,减少高温时段的作业时间;为劳动者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和含盐清凉饮料、防暑药品等。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