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鹿青松
“尖刀·使命”2025年全国公安特警挑战赛于7月7日至11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共有来自全国48支代表队的539名公安特警、特勤队员围绕理论考试和快速射击、识爆排爆、解救人质、追捕突击、极限越障5个竞赛课目进行了同场竞技。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山东公安特警代表队获“团体总分榜”第8名,斩获快速射击单项团体冠军。
载誉归来,记者在济南特巡警基地见到了来自济南的参赛队员,他们分享备赛参赛的过程与感受,言语间仍能让人感受到比赛的惊心动魄与备赛的艰苦卓绝。
济南市公安局特巡警参赛队员合影
茧有多厚,功夫就有多深
“射击没有超常发挥,靠的是日积月累。”斩获男子狙击枪快速射击个人第4名的陈晓强面对镜头神情平静。面色黝黑、神态憨厚的他,不似影视剧中常见的冷峻形象。
十年射击生涯,陈晓强历经从突击手、重型武器操作员到狙击手的多重蜕变,每日与风速、湿度、光线等变量博弈,理论学习与实弹训练从未间断。
当记者问及秘诀,他亮出布满厚茧的手掌:“茧有多厚,功夫就有多深。”
陈晓强在进行备赛训练
有着类似感悟的,还有女特警杨露。看似瘦瘦小小的她,却能在长跑、射击等科目中爆发出惊人能量。作为山东首支整建制参赛的女子特警队成员,杨露与队友郝琰肩负着“零的突破”的使命。
4个月前初训极限越障科目时,21组高难度障碍构成的220米赛道,对杨露而言如同“天堑”,尤其是“搭人梯”环节,4名队员在斜坡上搭建阶梯,承受百斤重量的反复踩踏。她的膝盖常带淤青,腰椎肌肉曾在龙门架训练中拉伤,最严重时早晨需缓10分钟才能下床。当她终于流畅穿越云梯、滚筒,掌心的水泡已磨破数次。
杨露在训练中被磨破的手掌
“今年全国仅有10支女子特警队组队达标参赛。”曾连续参加过2次全国公安特警挑战赛的郝琰说。追捕突击时,她们拖着200斤的轮胎冲锋;解救人质科目中,要扛起160斤假人转移。最终,她们凭借坚强的毅力完成比赛,在这场全国性专业赛事上为山东女警赢得了一席之地。
斩获快速射击单项团体冠军
训练是基础,赛场瞬息万变的情况则需“大心脏”应对。
正式比赛的前一天,胡大鹏最后一轮备赛射击成绩突然离奇下滑。“连续三组靶,每组都‘跑’两到三发,弹着点散得像天女散花。”胡大鹏没有慌乱,反复检查动作、调整呼吸,甚至更换了射击位置依然无解后,他意识到可能是枪械出了问题。经过一番检查,他在枪管上发现一道细微的裂痕。
在每天300发的高强度训练下,枪械破损确实有概率发生,之前他就曾经在训练中打坏过两支枪。同行教官紧急调来备用枪,这把枪的扳机力度、瞄准景框、操作手感都与他的主力枪有着相当程度的差异。
“临阵换枪是比赛大忌,但我对自己的射击水平有十足信心。”短暂适应之后,胡大鹏硬是用备用枪打出男子冲锋枪快速射击个人第5名的成绩。
董宜斌在进行备赛训练
同样遭遇武器危机的还有董宜斌。男子手枪快速射击比赛中,当他从1号靶位冲刺到2号靶位换弹上膛时,突然套筒复位出现故障。董宜斌心下一凛:“要是按常规退弹处理,至少要耽误五六秒,排名可能会直接落到下游。”电光石火间,他猛力一磕弹夹,这个从无数次操练中积累的经验动作,瞬间让枪支恢复击发。最终他以毫厘之差紧紧咬住比分,夺得了个人第5的排名。
正是在陈晓强、胡大鹏、董宜斌等队员的稳定发挥下,山东公安特警代表队成功将快速射击单项团体冠军收入囊中。
戈壁滩上响起《好汉歌》
在追捕突击科目比赛的备赛期,董宜斌和队员们在备赛区等待前一组参赛队员比赛完毕,大家沉默地检查装备,当时“空气紧绷得能拧出水来”。
上了赶往赛场的摆渡车,在教官的授意下,《好汉歌》的旋律突然响彻戈壁:“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
“《好汉歌》一响,我们的压力瞬间一扫而空。”董宜斌笑着回忆。豪迈的歌声中,队员们拍着大腿跟唱,紧绷的肩膀渐渐松弛下来。山东队伍最终在追捕突击这一协作科目中获得全国第8名的成绩。
郝琰在进行备赛训练
“场上队员绝非孤军奋战,我们背后是整个团队。”郝琰道出了来自团队的深层支持。
从集训到比赛,教官与后勤团队构筑了坚实后盾。每日训练后,教官一对一复盘成绩,精准指导;训练中,场地1:1还原赛场,邀请观众观摩,模拟实战氛围;初抵新疆,针对队员的轻微高原反应,教官团队量身定制调整方案。
济南市公安局特巡警参赛队员与教官合影
“此次比赛,济南市局特巡警支队派出了张磊、王少华、李侦成、胡言博4名实战教官。上场前,他们轻描淡写地安慰我们放松。赛后我才发现,场下的他们比我还紧张。”陈晓强将教官的倾囊相授视为一种传承,“这些曾在各大赛场上叱咤风云的前辈,正将火炬递到我们手中。”
当戈壁风沙掠过领奖台,那些结满老茧的手掌托起的,不仅是闪亮奖杯,更是一座城市最坚硬的盾牌。血泡层层剥落处,新生的皮肤在淬火中变得比茧更坚韧——这正是守护者独有的勋章。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