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子喆 通讯员 黄丹
当优质培训需求遇上师资供给瓶颈,山东能源兖矿能源教培中心一场全方位、多维度的突破正火热进行中。
以课育师 让讲台成为成长沃土
“把每一门课程都磨成精品”,这是教培中心课程开发团队的目标。在素质提升类课程汇报会上,《从百年党史汲取工作智慧》沙盘课程的开发者张雯老师,带着团队多次修改的课件登台,从党史事件与管理智慧的关联解析,到沙盘推演的环节设计,背后是300余时的史料研究和20余次教学模拟。这种“课程开发即师资培养”的理念,催生出独特的“磨课成长链”:课程开发以“实用性、灵活性、针对性”为出发点,确保授课内容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如今,8门精品课程新鲜出炉,13组“复合型教师”能够独立开发课程,让有限的师资迸发出乘数效应。
以赛砺师 在竞技中淬炼教学锋芒
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教学比武”。教学赛场上,亓银华、侯飞老师以《手捻陀螺的数控加工》为题,将枯燥的加工流程讲成生动故事;班主任管理赛项中,苏飞老师围绕“激发学员上课积极性”命题,采用“目标激励+趣味互动+分层引导”三维策略,赢得评委和现场教师一致点赞。这场历时近两个月的竞赛,从赛前各部室针对性指导,到赛中“文本设计+现场展示+答辩评审”的全流程考核,再到赛后形成的《优秀教学案例汇编》,构成了“以赛促建”的完整闭环。正如评委点评所言:“22名选手的比拼,其实是22种教学智慧的碰撞。”最终,10名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不仅成为标杆,更带动全员形成“比学赶超”的热潮,让课堂教学焕发新活力。
以红铸师 用初心点亮教育之路
“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煤海世界中,她如何脱颖而出?”7月的红色微课堂比赛上,李婷老师讲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谢翠红的故事,让在场教职工热血澎湃。这场以“传承红色基因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的比赛,16名选手围绕党史故事、红船精神、家风传承、作风建设和匠心精神等主题,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将红色基因融入教学初心。在这背后,是“理响兖矿”宣讲团队的精心打磨,从PPT制作到语言节奏,从史料引用到情感表达,一对一指导让教师们既当好知识的传播者,更做好精神的传承者。
以众扩师 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让管理者走进课堂,让有能力者站上讲台。”刚刚印发的《管理人员上课堂实施方案》,打开了教培中心破解师资紧缺的关键切口:40岁以下管理人员全员参与、40-45岁积极参与的“阶梯式上岗”机制,为50余名管理者成为“双员教师”提供平台。在《管理人员上课堂实施方案》引领下,专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紧锣密鼓举行,60余人参加了此次赋能学习。与此同时,16人的“智汇新声”兼职宣讲库如同新鲜血液,补充“理响兖矿”宣讲团后备力量。机关部室管理人员讲公文写作时带入真实案例,全员参与教学,盘活人才“家底”。在刚刚公布的济宁市优秀教学研究成果评选中,教培中心再创佳绩,获奖35项。
从课程打磨到赛场练兵,从红色铸魂到全员参与,山东能源兖矿能源教培中心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力破师资短缺困局。当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站上讲台,当新课程开发数量不断攀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一群深耕教培主责主业的教育者用创新与坚守,在破解难题、度危求进中书写的责任与担当。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