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滤”清波,太白湖新区生态治理有道道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21:2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刘凯平 房体朔

近年来,太白湖新区锚定“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目标,以人工湿地建设、河道生态修复、退耕还湿工程为抓手,构建“源头治理——过程管控——生态修复——长效监管”全链条治水体系,探索出一条北方河湖综合治理新路径,成为济宁市水污染防治的标杆示范区。在治理过程中,新区推行“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治污模式,构建起了“治、用、保”相结合的湿地生态体系。确保湿地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三类水标准,保障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安全。

污水实现循环利用

污泥也能变废为宝

走进济宁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分公司,这座污水处理厂位于太白湖新区运河路与渔皇路的交汇处,承担着济宁市主城区大部分的污水处理任务。

“污水通过市政排水管网进入污水分公司集水井,经过粗、细格栅以及曝气沉砂池去除污水中各种类型的漂浮物,如树叶、果壳、毛发等,这样就完成了初步的处理。”济宁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分公司主要负责人王帆介绍,这里污水处理工艺采用“预处理+AAO/MBBR+深度处理”方式,经过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三个主要工艺段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再生水均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的一级A标准,部分指标优于一级A标准。

部分再生水输送至华能济宁电厂、运河电厂、嘉祥电厂等工业企业作为循环冷却水,同时也可用于道路喷洒、园林绿化、景观用水等多种用途;其余再生水经过紫外线消毒后排入洸府河人工湿地、老运河尾水截流人工湿地、太白湖新区新运河水系等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后汇入南四湖。据王帆介绍,济宁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分公司日均污水处理规模可达20万立方米,配套的污泥处理系统可以将处理污水产生的污泥进行脱水,使含水率控制在80%以下,可在养殖、建材以及焚烧发电中继续利用。

人工湿地再净化

补水去污一体完成

太白湖新区位于济宁入湖末端,济宁多条河流终点汇聚于此,承担着南水北调沿线治污的重要任务,对入湖水质要求极为严苛。即便辖区内污水处理厂的排水稳定达到一级A中水标准,但对南四湖来说仍然是“污染源”,远远达不到调水水质要求。

“我们这种地理环境使得污水处理难度相对较大,近年来我们也探索出了河湖综合治理新路径,全力践行‘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治污模式,将塌陷地、河滩地等低效用地打造成为污水处理厂的配套人工湿地,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多重作用,达到深度净水的目的。”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分局水生态科科长赵满义介绍,太白湖新区老运河水质净化湿地工程就是这整个治理模式中最重要的工程之一,也是南水北调东线的重要治污控制单元。在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的双重加持下,每天有近7.5万吨的中水在这里“变身”为地表三类水,改善太白湖新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为南四湖生态补水。

赵满义提到的老运河水质净化湿地工程位于南四湖最北端的太白湖老运河入湖口区域,主要功能为涵养水源、调节水量、净化水质,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823.5亩,项目总投资6700万元。处理工艺采用“复合潜流湿地+水平潜流+表面流+稳定塘”方式,是国内应用较早的人工湿地技术。经过湿地净化,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后排至南四湖。据统计,该工程可使化学需氧量(COD )、氨氮(NH -N)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减少603.2吨、80.4 吨。

责任编辑:曾现金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