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程璧印蜕拾遗

文史研究院 09-06 1465

济南程璧(1909-1961,字绣虎),以篆刻知名当时,1995年《山东省志·文化志》、2003年《中国篆刻大辞典》等有记,然其印作却不多见。据程云仙《忆父亲程绣虎先生》所云,1957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华时收到的礼品田黄印,为程璧所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所藏鸡血石对印:“人民子弟兵”“保卫和平”,亦为程璧1957年篆刻。

笔者存[英]S.W.Bushell著《中国美术》(戴岳译,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一册,其扉页书有“济南程璧绣虎藏书”(字径:1—1.5厘米不等)、钤“程璧之印(白文,尺寸:1.8×1.8厘米)”,其内页中散钤印蜕十八枚,计十九枚。十九枚印蜕中,二印蜕后有程璧之跋:

1、“‘善持居士(朱文,尺寸:2×2厘米)’印蜕跋”(钤书《中国美术(卷上)》第180页):“此印学赵悲盦,虽不能似,差可以示人耳。丙戌春分治成自记。绣虎时客汉上”(字径:0.4—1厘米不等)。

2、“‘刘止安(朱文,尺寸:1.3×1.1厘米)’印蜕跋”(钤书《中国美术(卷下)》第101页):“丙戌新春,为武汉名风鉴家刘止安先生治印。绣虎时年三十有八”(字径:0.2—0.5厘米不等)。

从二印蜕之跋,可知二印,均为程璧丙戌(1946年)春客武汉所治。“丙戌”“武汉”,与程云仙《忆父亲程绣虎先生》所述吻合,程云仙文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程璧离开济南,先“在西北军任职,后南下武汉,在县政府和银行界任职。”。解放后,“定居上海市”。程璧生于1909年,“‘刘止安’印蜕跋”:“丙戌”“时年三十有八”,是为虚龄。

十九枚印蜕,除上述三印外,其它十六枚,依书页次序分别为:“愿做鸳鸯不羡仙(白文,尺寸:2.1×2.1厘米)”“惟吾德磬(白文,尺寸:2×2厘米)”(钤《中国美术(卷上)》目次第1页)。“秀虎藏书(朱文,尺寸:2×2厘米;‘秀’通‘绣’)”“程绣虎印(朱文,尺寸:2×2厘米)”“璧君书画(白文,尺寸:1.6×1.6厘米)”(钤《中国美术(卷上)》第1页)。“程绣虎藏书记(白文,尺寸:2×1.4厘米)”(钤《中国美术(卷上)》第9页)。“绣虎(朱文,尺寸:1.2×1.2厘米)”“玉萍女史(朱文,尺寸:1.2×1.2厘米)”(钤《中国美术(卷上)》第121页)。“秀虎私印(白文,尺寸:1.5×1.5厘米)”“绣虎长寿(白文,尺寸:1.8×1.8厘米)”(钤《中国美术(卷下)》第1页),“绣虎长寿(白文,尺寸:1.5×1.5厘米)”(钤《中国美术(卷下)》第106页),“绣虎(绣,朱文;虎,图形,白文;尺寸:1.4×1.4厘米)”(钤《中国美术(卷下)》第110页),“柳(朱文,尺寸:1×1厘米)”“是(朱文,尺寸:1×1厘米)”(钤《中国美术(卷下)》第113页),“周蕙兰印(朱文,尺寸:1.3×1.3厘米)”(钤《中国美术(卷下)》第169页),“程灵清(朱文,尺寸:1.1×1.1厘米)”(钤《中国美术(卷下)》第215页)。

十九枚印蜕中,除有程璧之跋二印外,其它十七枚(含扉页所钤“程璧之印”)是否为程璧所治?因缺旁证,无法判断。程云仙《忆父亲程绣虎先生》云,1942年冬,程璧“在汉口与我母亲周素心女士喜结良缘”。印蜕之“愿做鸳鸯不羡仙”,似与“喜结良缘”有关,此印文出自[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该印疑为程璧“1942年冬”前后所治。又,印蜕之“周蕙兰”,疑即程璧夫人周素心,蕙兰素心,一名一字?

此外,在这册《中国美术》的封二钤有行书“程绣虎”印(尺寸:5.4×2.1厘米)、“序言”第1页钤有宋体“济南程璧绣虎珍藏”的字样(尺寸:8×0.9厘米,二者是否为程璧所为?未知。

【按】

1、《山东省志·文化志》(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在“书法篆刻”提及“民国中期至建国以来”的山东篆刻家五人。其中三人冠以“著名篆刻家”:“郑时(1891-1958)”“刘淑度(1899-1985)”“苏白(1926-1983)”。二人称作“有影响的篆刻家”:“胡耳山,60年代篆刻闻名泉城。”“济南程璧工篆刻,还擅于在印章上刻制肖像,著有《古印析览》。”(《山东省志·文化志·编后记》:《山东省志·文化志》是“记述1840年至1990年山东省文化艺术事业兴衰嬗变及其主要成就的专业志书。”

2、《中国篆刻大辞典》(韩天衡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程璧,“现代篆刻家。又名联璧,字绣虎,号衮玉,晚号黄花老农。山东济南人。早年毕业于青岛大学文科,历任省督学等职。建国后, 移居沪上。擅书画篆刻,且精鉴别,对汉印造诣颇深。工诗词古文,与淮阴世医徐澹如、南通张健庵及马太龙(马衡子)等友善,时相唱和。著有《汉印析览文稿》《怎样鉴别古画》《衮雪楼诗札》等。”

3、程云仙《忆父亲程绣虎先生》(刊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九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程家,“为宋代理学家程颐后裔,清初由浙江绍兴十二圩迁居济南”。程绣虎,“名联璧,又名璧,字仞千,号觉石,道号通慧,晚号黄花老农,斋号玉雪楼”。其“幼年丧父,家境衰落,失去了求学的经济条件,在他15岁时,因生活所迫,到济南友邦保险公司当练习生。后来,受到王统照先生厚爱,介绍他到青岛大学当旁听生,半工半读”。1937年前,“他在山东民众教育馆、山东实验剧院、山东教育厅、济南‘诚报’社、及北京红卍字会等部门任职”。著有“《山石皴法》《古印析览》《书画鉴定常识》《漫谈压角印》等等文稿”,其“文稿全部丢失,至今下落不明”。是文收录程绣虎所撰百余字的《百砚斋记》(马太龙藏)。

(郇起鸿   写于2024年9月4日,改于2025年9月6日)

责任编辑:郭学军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