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观察丨齐鲁车展的“反差时刻”

齐鲁国际车展 09-06 155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鹿青松 张雪

2025年齐鲁秋季车展如约而至,再次成为观察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窗口。与春季车展相比,本届齐鲁车展在参展品牌布局、展具规模、场馆功能设置等方面呈现出诸多亮点与差异。种种反差之下,不难看出中国汽车在豪华属性、智能化水平、核心技术配置上正在加速突破,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着远超同价位的越级配置与体验。

国产汽车“压轴”出场

奔驰AMG、奔驰迈巴赫、宾利、玛莎拉蒂……以往每一届齐鲁车展,国际豪华品牌总能凭借“压轴”车型吸引大量逛展消费者围观,成为场馆内的焦点。

而在本届齐鲁秋季车展上,最受瞩目的“压轴”车型却来自中国自主品牌红旗。9月6日上午,红旗展台前早已排起长队,不少消费者举着手机拍摄车身细节,还有人特意与红旗L5车头的“红旗”立标合影打卡。

位于4号馆的红旗L5展车仅作展示、不对外销售,这种“非售卖”的展出方式,更凸显其作为国产豪华车图腾的高端定位。

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经典之作,红旗L5将中国古典美学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车身线条借鉴了传统元素,超强动力搭配专属定制的底盘调校,既保留了豪华车的静谧性,又兼具操控稳定性。

不远处的5号馆比亚迪仰望展台入口处,一台仰望U9正在进行动态“跳舞”展示,迅速聚拢了超高人气。这款国产超跑凭借出色的极速纪录以及易四方平台四电机独立驱动技术,实现了“原地掉头”“爆胎控制”等以往只有顶级超跑才有的功能,完成了国产品牌在超跑领域的关键突破。

从红旗L5的豪华突破到仰望U9的性能突破,国产车型用实力证明,“压轴”的分量,早已不取决于品牌国籍。两款车的同场亮相,更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正从“跟跑”外资品牌,转向在高端领域“领跑”。

展台规模“国产进阶”

若以展台面积为硬性条件观察本届齐鲁车展的品牌布局,国产品牌的“大展具、大区域、多品牌”集群化效应尤为明显,这并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沉淀、用户洞察与品牌矩阵化发展后的自然结果。

比亚迪的表现依然堪称“现象级”,携王朝、海洋、方程豹、腾势、仰望五大子品牌全系车型参展,展台面积超3000平方米,不仅是本届车展的“面积之王”,还创新设置了室外体验街区;奇瑞集团紧随其后,以“集团作战”姿态拿下2000平方米展区,整合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品牌,集中展示全域安全技术、鲲鹏超性能电混C-DM平台等核心成果;长安汽车不示弱,携深蓝、启源、阿维塔三大新能源品牌组成1800平方米“新能源矩阵”,尽显品牌底气。

与之不同的是,多个合资品牌也基于自身优势展现出独特的展台特色,部分豪华合资品牌延续“经典车型+品牌传承”的陈列逻辑,聚焦燃油车的成熟工艺与豪华车型的定制服务。主流合资品牌则在展台中融入新能源车型的展示,例如部分品牌带来了基于本土市场研发的插混车型,虽展台规模与国产品牌不同,但也体现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与适配。

归根结底,国产汽车品牌在展台面积上的“狂飙突进”,本质是市场话语权的转移。中国品牌在新能源赛道的全面突破——例如比亚迪的“三电技术”、奇瑞的“混动平台”、鸿蒙智行的“智能座舱”,以及零跑、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品牌的突围,让“中国智造”不再是单点闪光,而是集体爆发。国产阵营凭借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先发优势,正在改写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

户外街区“科技狂欢”

本届车展的户外展区摆脱了“静态停车区”的传统定位,变身充满互动感的“科技狂欢现场”,其中比亚迪打造的智能化街区最具代表性。街区涵盖智能驾驶、整车智能与智能座舱三大技术板块,通过沉浸式体验设计,让“抽象的技术”变成“可感知的体验”。

在智能驾驶体验区,一台搭载易四方技术的仰望U8正在循环演示“复杂场景泊车”:面对模拟的“断头路”(前方无通行空间、两侧有障碍物),车辆无需人工干预,仅通过12颗超声波雷达与8颗高清摄像头的融合感知,就能在3秒内计算出最优路径,实现“倒车+转向+避障”一体化操作;旁边的方程豹豹5则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直观展示了“三速泊车”模式——“快速泊入”适配赶时间场景,“精准微调”满足停车位置高要求,“窄位慢进”应对极限车位,现场观众可上车亲自感受技术实用性。

不少观众对“智能驾驶安全”格外关注,工作人员特意强调:早在7月9日,比亚迪就通过官方微博宣布,其在智能泊车场景已取得媲美L4级的技术突破,且在中国市场,所有搭载天神之眼系统的车型,若在智能泊车过程中出现意外损失,比亚迪将全额承担。

现场一位济南市民李先生体验后说:“以前总觉得智能泊车‘不靠谱’,今天试了之后才发现,比我自己停车还精准,还有兜底政策,这下更放心了。”

含“智”率再创新高

走进2025齐鲁秋季车展,最直观的感受是:“智能”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标签”,而是从几万级代步车到百万级豪华车的“标配属性”。本届车展含“智”车型比比皆是,一场智能辅助驾驶的变革正在上演。

奇瑞的“猎鹰智能辅助驾驶”堪称“全价位覆盖”的典范:从风云T9到星途瑶光C-DM,主流车型均搭载该系统。吉利“千里浩智能辅助驾驶”则聚焦“基于端到端、VLM、世界模型等AI技术,全系标配高速NOA与自动泊车APA。华为“乾崑智能辅助驾驶”搭载了“全维防碰撞系统 CAS 4.0”,“上车”了车展亮相的多款热门车型;理想ADMax3.0系统则凭借VLA大模型,优化了人机交互流畅度的同时也大幅提升的智能性。

值得关注的是,合资车型也开始加速“智驾本土化”:广汽丰田铂智3X搭载Momenta5.0端到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起售价仅10.98万元,将合资车型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门槛直接拉到10万级区间。这一变化从侧面印证了中国智驾技术的领先性——外资品牌开始主动采用中国本土智驾方案,以更好地适应中国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与路况特点。

车展年年有,年年又不同。2025齐鲁秋季车展上的种种“反差”,不仅体现出车展形式的变迁,更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深刻变革的缩影。从红旗L5的典雅庄重到仰望U9的极限性能,从户外街区的科技狂欢到智能驾驶的全民普惠,中国品牌不仅在产品层面能与传统豪华品牌“掰手腕”,更在技术路线、用户体验上走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这种变革,不仅改写了汽车市场的竞争规则,更让“中国智造”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新标杆。

责任编辑:鹿青松

鹿青松

持续锻炼“四力”,抓到更多的“活鱼”。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